秋色龙脊美如画。
大力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展现出天蓝、山绿、地净、水清、空气新的“龙胜蓝”美丽景象。
孩子们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老乡家园内喜享快乐时光。
龙胜各族同胞跳起象征和谐一家亲的民族团圆舞。
龙胜融入大桂林“一小时经济圈”。 潘志祥/摄
龙胜罗汉果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吉福思罗汉果加工基地。 潘志祥/摄
中国长发科技馆的建成,成为龙胜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典范。韦吉阳/摄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龙胜各族自治县都会举办传统节日“晒衣节”,当地瑶族同胞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同远道而来的宾客们共庆佳节。韦吉阳/摄
龙胜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风貌的“颜值”得到有效提升。潘志祥/摄
大力发展风力绿色新能源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韦吉阳
核心阅读
龙胜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龙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潜力和最大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龙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理念和“生态、旅游、扶贫”发展思路,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全力让各族人民过上山歌般美妙的好日子。
1 呵护绿水青山 全力打造“两山”示范县
蓝天碧水一直都是人们向往的美景。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部署,依托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探索和丰富“两山”理念深刻内涵,并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促进龙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巩固。如今,龙胜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建设典型不断涌现,成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人民富足的生态旅游示范县。
走进龙胜各族自治县,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意、清澈的江流、恢弘的梯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已经成为龙胜发展的底色,也成为龙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龙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通过多年不懈奋斗,龙胜走出“生态固本、旅游增效”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各族人民在绿水青山间逐梦“绿、富、美”,美丽乡村、美好生活在这里变成现实。
龙胜还以维护桑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资源重点开发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仅去年以来,全县就完成造林8570亩、中幼龄林抚育12.4万亩、义务植树45万株及“珠防林”5000亩,育有合格苗木150万株。当前,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到82.36%,高出全区平均值10多个百分点,位居全区前列。
同时,龙胜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完成147条河流、19座水库的核查工作,并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实现全县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2 民族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打造党的民族政策生动实践样板
“花是团结花,藤是连心藤;寨是金银寨,城是锦绣城;侗瑶苗壮汉一家亲,同心耕耘千年文明……”一首《美丽的龙胜》,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各族群众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共建美好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龙胜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辖区内有1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0个传统古村落,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聚居,全县总人口17.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作为少数民族山区县,多年来,龙胜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一直以来,龙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来抓,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事务部门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全县建起了平安壮寨、黄洛瑶寨、广南侗寨、布弄苗寨等30多个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龙胜每年举办壮族“开耕节”、瑶族“晒衣节”、侗族“侗年节”、苗族“跳香节”等民族节庆活动,被称为“百节之县”。目前,龙胜申报获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17项、县级58项,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3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获得全国、自治区、桂林市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5个,烘托出龙胜“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浓厚氛围。
除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外,该县119个行政村的190多支农村业余文艺队常年活跃在苗岭侗乡、瑶家壮寨,演出节目紧扣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等,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成为宣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
3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各族人民共享“幸福果”
龙胜物产丰富,有龙脊辣椒、茶叶、罗汉果、凤鸡、翠鸭……农产品实现深加工,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龙胜人民实现增收走上富裕的好路子。
“到2025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将达8万亩,油茶种植面积1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5万亩,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一系列实施产业兴旺的目标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龙胜正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多举措发力,奋力实现产业兴旺。
抓好产业规划布局。龙胜坚持“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精准产业定位。重点抓好油茶、茶叶和旅游等产业发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全面打造“百千万”油茶示范带。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龙胜生态旅游大环线为引领,全力打造龙胜全域旅游大景区、大公园。
走好“精品农业”之路。积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抓好溯源体系建设和“订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把龙胜所有农产品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包装范畴,提高产品效益。同时,选准优势产业,走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发展之路;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培育电商主体,加强冷库建设,解决农产品流通销售等系列难题。
在蓝天白云、绿树鲜花的点缀下,位于龙胜三门镇的龙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的滑石矿区犹如一座绿色驿站。“经过长年累月的环境再造和生态恢复,才有如今的景象。”龙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2022年,龙胜全力强化产业链、强化龙头企业、强化项目,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该县通过技改、优化营商环境、园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滑石、电力、木材、冶炼、石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2家企业实现上规入统,工业经济增长动能加速积聚。工业集中区建设再提档,上塘现代化工业集中区已初步建成投产,拉麻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龙胜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并成功实践党的民族政策。龙胜重点突出红色与生态相结合、红色与民族相结合、红色与健身休闲相结合,打造“长征体验在龙胜”的品牌产品,推出“老少皆宜、红绿结合、跨越桂湘”的长征体验游,推动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建设,积极构建桂北红色文化旅游带。2021年,龙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活红色资源,在3条红色文化重点线路的基础上设计了7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龙胜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为统揽,以“能担大任、能创大业、能干大事”的宏大气魄,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做好“两山”转化大文章,聚焦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文旅振兴“三大振兴”,着力加快建设中国生态旅游强县步伐,努力走好具有龙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