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通讯员 洛桑央宗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只有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社会才会繁荣稳定,各族群众才会更快富裕起来。”这是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独克宗古城金龙社区年逾古稀的朱合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家有14名成员,由藏族、纳西族、汉族3个民族构成,一家人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处融洽。
在香格里拉市,像朱合家这样的多民族构成家庭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香格里拉市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四件大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抓在基层,推动创建活动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工程化、项目化,确保创建工作有抓手、有载体、有成效,打造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搭建起了各行业全系统覆盖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舞台,香格里拉市成为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标杆。
同向同行共育“石榴花”
香格里拉市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维度出发,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构建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格局。
2019年,香格里拉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50个部门和11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0余次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做到与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香格里拉市以“随处可见、随处可学、随处可感”的创建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党建、民生、经济、教育、旅游、文化等重点领域,实现创建工作各行业全系统覆盖。积极构建多元化宣教体系,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主线和抓手,常态化、机制化开展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切实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注入各族群众的内心深处。
党委(党组)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乡镇党校发挥“第一阵地”作用,村(社区)党组织建立“第一课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养成“第一自觉”,各级党委认真落实“第一维稳”。香格里拉市以“五个第一”机制为统领,连续15年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小康、促脱贫、促民族团结进步”等系列主题活动,连续13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宣传活动,通过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市先后获命名1个国家级、34个省级、50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携手同步奏响“奋进曲”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村里安装了路灯、太阳能、无线网络等,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了。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小中甸镇联合村达拉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江楚说。
2018年,香格里拉市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此基础上,香格里拉市持续深化帮扶举措,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力推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21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856元和11406元,较2011年翻了一番。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香格里拉市坚持红色引领,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充分彰显和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坚持绿色优先,2020年,香格里拉市被列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目前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8.61%,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位居全省首位,国家和省监控断面水质合格率达98.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11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逐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同时,香格里拉市坚持民生为要,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不断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心手相牵共绘“同心圆”
桃花装扮出优美的乡村风光,独特的黑陶制作工艺散发着古老和神秘的气息,美味的尼西鸡让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今天的香格里拉市尼西乡,一幅和谐团结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香格里拉市全力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三项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制基础。
香格里拉市从群众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更加活跃,各族学生、居民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
行走在香格里拉市的村村寨寨,处处呈现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香格里拉市探索出“牧区流动党校”、“移风易俗、爱心回馈社会”、毗邻涉藏地区维稳联创联建工作机制、“中华民族一家亲”志愿服务等工作模式,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今年8月,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香格里拉市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冲锋在前,各族群众自愿报名成为志愿者,从了解旅客构成及旅客行程、解决旅客吃饭等问题,再到查验健康码、提醒大家注意事项等,面对不同旅客的不同情况,工作人员采取多种举措,切实做好滞留旅客情绪安抚及生活保障服务等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香格里拉”的温暖。“感谢祖国,感谢香格里拉、感谢所有奋战在抗疫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回到家乡的滞留旅客何颖给工作人员写来感谢信。
回望来路,无论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个也不能少”,还是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香格里拉市都交出了一份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厚重答卷。展望未来,香格里拉市各族人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新迪庆的香格里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