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科建设项目系列成果之一

  因明学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本期刊发的3篇文章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因明研究”(12&ZD110)、西南民族大学“藏传因明文化的传承实践与应用创新研究团队”建设计划(14CXTD02)阶段性成果,介绍西南民族大学特色优势学科因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因明学科建设之路

  万果

  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藏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之一的因明学,正是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明”这一词汇,原本译自梵文Hetuvidyā,是指古印度的逻辑学,而其汉译当中,“因”意为推理,“明”意为智慧、知识。因此,因明学的本意即是关于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有举出理由而加以论证之意,属逻辑思辨的范畴。因明学与声明学、工巧明、医方明、内明学共同构成了“大五明”学科,也是古印度的传统学科分类。

  因明学传入藏地,最早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历史上五明学科传入藏地后,经过了与包括藏地本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之交流、交往和交融过程,逐渐形成了由大五明和小五明组成的藏族十明学科体系,并作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主要学科内容传承发展,丰富了既博采众家之长、又具有独到特点的藏文化。自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中国西藏的关注催生了国际学术界对藏文化的研究,进而形成了“藏学”这一新学科。藏学的内涵正是基于传统“十明”学科为主轴的体系之上。因此,因明学作为大五明学科之一,其在藏文化与藏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因明学与古希腊的逻辑学、中国的名辩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尽管因明学最初起源于印度,但经过长时间的文化吸收与融合过程,如今中国的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已经成为因明学最重要的两个传承体系,其中又以藏传因明学发展最为完善、独树一帜。藏传因明学属于传统藏学领域的重要内容。藏传因明学当中保存了大量典籍文献内容,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印度已经亡佚。

  在唐代吐蕃时期,《因滴论》《关系论》等因明论典已经由印度传入并由当时的译师们翻译成藏文。藏传因明学的传统正式形成始于11世纪末。彼时大译师俄·罗丹喜饶在桑浦寺讲学因明,并创办了五部大论学院,在其中设置了因明学科。此后,因明学开始成为藏传佛教闻思学院传统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之后,恰巴·却吉僧格创立并规范了因明的辩论学风,使藏传因明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基于这种传统,历代藏族学者在对印度因明学理论尤其法称量理思想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对因明学又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将因明学理论与藏族本土历史文化传统进行融汇,形成了更为深入和完整的因明理论体系,即成为了“体大思深,索解为难”的藏传因明学,将因明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藏传因明学在传统学科中以其“研核真伪”“新学不惑”的学科特点开创立宗答辩之术,形成了贯穿大小五明学科体系的逻辑推理论证的方法。

  比起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学科,因明学进入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时间相对较晚。在主体的人文学术环境中,最早的因明学研究对象,尽管也包括对西方因明著述的评介,以及藏汉因明典籍的对勘,但主要仍以汉传因明学为主。彼时因明学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具有明确学科分类地位的人文学科,而主要仍以藏传佛教闻思学院传承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对藏传因明学的研究发展迅速,无论是对传统典籍的译介还是因明理论的探究,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藏传因明学逐渐进入人文社科的主流学术视野当中,萨迦班智达的《量理藏论》、宗喀巴的《因明七论入门》、根敦珠巴的《释量论释》、普觉·强巴的《因明学启蒙》等以藏文为原文写作的藏传因明学著作,都在这一时期被译为汉文。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诸多在因明学领域造诣颇深的学者,藏传因明学亦是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在内的高校课程体系,其学科体系架构、学科分类系统、学科地位及内容范围等方面,也开始逐步完善。

  在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科设置体系当中,因明学研究方向的学位授予单位最初为藏学学院,学科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下属逻辑学二级学科。藏学学院历史积淀深厚、学科设置全面,是西南民族大学具有特色学院、特色学科的“双特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的逻辑学专业于2003年获批新增逻辑学的硕士学位授权,开设了藏传因明学、因明与西方逻辑比较两个方向。这是全国第一个以藏传因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点,标志着因明学正式进入到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体系架构当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申报获批的“百年中国因明研究”项目,是西南民族大学因明学科建设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课题。西南民族大学以此课题为契机所组建的藏传因明研究团队具有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课程体系完备,形成合力、科研成果显著,优势明显等特点。该团队作为西南民族大学因明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成员,数年来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在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等方面均表现不俗,且发展完善了成员组成科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学科团队。

  自2004年以后招收逻辑学硕士研究生的十余年里,西南民族大学的因明学科团队一方面承担了大量因明学科研任务,产生了诸多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则承担了相关学科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和研究生当中均开设了相关课程,包括“藏传因明与形式逻辑比较研究”“藏传因明学”“摄类学”等课程。此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8年3月印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在通知中公布了批准的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单。名单中列出:西南民族大学新增了哲学博士一级学科的学位授权。而此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的获得,尤其以其中的二级学科逻辑学为主要贡献者。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逻辑学博士点,同样是以藏传因明研究为主攻方向,是国内高校中首创以藏传因明研究为专业的逻辑学博士点。这标志着因明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开始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现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学的学科系统架构为基础的因明学科建设是规范因明学科分类地位,促进因明学科教育和学术研究发展,培养因明学领域人才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而因明学的发展,对逻辑学、佛学、哲学等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均意义重大,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意义上,西南民族大学在因明学科领域进行的学科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既是因明学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其本身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也是跨学科对话与交叉学科学术研究等方面能够更上一层楼的前提需求;而西南民族大学在因明学科建设中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其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总而言之,西南民族大学的因明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全国同一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具有创新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基本形成了高效的学术梯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无论对因明学科还是对西南民族大学来说,这都并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更高层次的一个新的起点。目前,西南民族大学的因明学科建设工作,仍在向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的路上不断努力。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