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领域中铸牢、融入、深化主线,不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创优提质,深入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融心”。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全过程,坚定不移走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铸牢主线推动事业发展。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制定《中共延边大学委员会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党建领航筑基、铸魂育人提升、科研创新赋能、文化传承创新、战略对接服务”五大行动,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16个方面加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面构建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方案、保障有措施、效果有检查的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汇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深化主线促进民族团结。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加强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坚持把每年9月份作为“民族团结活动月”,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班,依托“延青榜样说”“青年沙龙”“卧龙讲堂”等特色理论学习平台,创造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近三年编辑和录制理论学习成果57部,《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等20余篇学习成果在《光明日报》“人民网”“求是网”等重点媒体发表。学校曾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人次获国家或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3个单位获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有力维护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
       聚焦人才培养“融力”。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围绕主线培育时代新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群建设,在省内率先启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成立共同体概论教研室,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模块,在《学习筑梦》等选择性必修课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伟大复兴梦”等专题课程,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等40余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形成以思政课为主体,以通识课、专业课为两翼的大思政课程群,着重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等教育,推动课程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网络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突出主线优化学科布局。坚持从政治上突出增进共同性、从结构上突出服务现代化,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大力加强理工农医药类学科专业建设,规范民族学二级学科设置,积极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大力加强“四新”建设,推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实施跨类打通、本硕博贯通培养,不断提升学科专业与现代化创新产业体系的匹配度,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聚焦学术科研“融智”。学校加快构建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学术体系,持续开展有格局、有组织、有学术引领力的科研,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深入开展。遵循主线强化学术研究。全面把握“四个共同”的历史根基、“五个认同”的时代要求和“四个与共”的实践要义,依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大力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建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高端学术论坛,在边疆地区社会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东北少数民族研究等特色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立足主线开展科研创新。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等方向,稳步壮大科研队伍,大力支持科学研究,通过设立科研专项等方式,组建集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教材编撰为一体的科研团队,持续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政策阐释。加快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近三年获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百年重要文献整理与研究”等4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民委项目,报送的38篇研究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用。
       聚焦文化浸润“融情”。学校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在沉浸式文化体验中形成相互依存、高度凝聚的共同体。紧扣主线厚植文化氛围。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发挥校园公共场所文化塑造功能,打造实体化景观,以墙绘、标牌、标语等形式在校内设置凸显中华文化特征的形象标识,增强各族师生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联结。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举办“校园民族文化嘉年华之夜”“民族文化美食节”等正能量足、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的经典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开展各类校院级校园文化活动200余项,年均参与学生3万余人次。推进校园文化可视化建设,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薪火相传校史馆”,多视角挖掘历史文脉、多体系开展互动体验、多维度梳理风土人情,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融入主线打造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大一统”历史文化的网络教育载体,服务“道中华”品牌建设。创作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并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参演剧目、教育部思政培育建设项目—文化推广项目,举办主办“歌声中的历史”—朝鲜族革命家、音乐家郑律成作品音乐会,全网关注量超1亿人次,直播观看量达350万余人次,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展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的重要窗口和育人阵地。
      聚焦社会服务“融行”。学校探索构建“坚持一条主线、深化三交内涵、培育五个团队”的实践育人模式,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传递给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把握主线加强校地共建。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延边大学服务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行动方案、服务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培养重点领域急需人才、科技资源校地共享、智库建设等方面打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深化与各级政府交流合作,在延边革命老区“长白山老黑河抗日遗址”等37处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开展红色理论和党的政策宣讲,大力开展科技助农、电商助农、旅游助农、送医下乡等活动,服务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抓实主线强化实践育人。打造“中华情·边疆行”社会实践活动品牌,组建“五红走边疆”特色实践服务团,组织民汉双语支教、支农、支医等12个方面的142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民汉双语宣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青马边疆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近万人,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覆盖延边州80%的边境村屯,切实将党的声音带进边境村、带进哨所、带进社区。服务团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最美团队”“吉林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省级以上荣誉39项,受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青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47次,为建设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贡献延大智慧和力量。(延边大学党政办公室王国梁、孙毅)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