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下午,“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是第二届中国民族研究社团联合学术大会的九个分论坛之一,由中国民族史学会承办。会议为期半天,分为上、下两场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烟台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民族史学会代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合影

第一场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崔明德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评议。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主编、编辑部主任李大龙编审作了题为《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初衷与目的、怎样以五个认同为基础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以及如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整合和指导民族工作等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出了深入有益的思考意见。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院长尹伟先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塑造》的学术报告。报告从研究中华文化符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中华文化符号的分类与内涵、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国际表达以及推进中华民族形象塑造的建议等方面,指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炯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科范式的重构——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主题的思考》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新时代为中国民族史学科范式的重构创造了新的历史语境,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民族史学科构筑了新的思想高地,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南;构建中国民族史学科话语体系旨在全球化语境中表述自我——“中华民族”、对话西方学术界“何为中国”和构建关于“中国”的世界知识体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在题为《民族学视阈下的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报告中提出,应基于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经验对构建民族历史的各种现存材料加以识别、分析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考虑从情感论、工具论和建构论角度对民族的源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并且思考有关民族、国家的宏大历史叙事对于广大各民族底层民众的作用和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教授在题为《民国时期中华民族交融历史分期研究述论》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民国时期学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构架下,寻觅各民族如何融合、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提出了多种论说;此时国人已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创造的结果,但由于受到民族国家建构及西方民族理论的束缚,总体上并未摆脱华夏—汉族单方面主动与同化的诠释模式。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研究员作了题为《档案文献证明印度、不丹在西藏不存在所谓飞地——对西藏阿里门士、塔尔钦等地归属问题的辨析》的学术报告。扎洛研究员指出,在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印有关边界问题的争论还涉及我腹心地区一些特殊地点的权属问题,印度与我国长期未达成一致认识;印度政府和西方学界多将这些特殊地区视为飞地,不利于我国维护主权完整,然而多文种史料反映,门士、塔尔钦等地属于宗教性质的特殊封地,1959年前其最终所有权始终为我西藏地方政府所有。

会议现场之一

会议现场之二

第二场研讨会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杨文炯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李大龙编审评议。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作了题为《语文学在民族史研究中的功用——以北方民族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在北方民族史研究中,语文学的功用体现在古代汉语语音的掌握及对相关民族语词的汉字译音的准确构拟复原,最终获得目标词语读音的准确复原和其词义的正确解读;民族史研究者需要掌握尽量多的学科语言文字,还须经过严格规范的语文学研究训练,才能获得经得起科学验证的成果。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崔明德教授作了题为《和亲文化的内涵、地位及发展繁荣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认为,和亲文化是在和亲过程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既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紧密联系。和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在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王力教授作了题为《准噶尔蒙古与清朝的朝贡贸易述论》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就准噶尔蒙古与清朝的贸易类型进行探讨,指出准噶尔蒙古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中华民族长期整合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增强新疆各民族与中原之间的政治认同、最终促进清朝统一新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肖超宇博士作了题为《作为西域民族志的〈大唐西域记〉研究》的报告。报告通过整理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大量西域民族志材料,考察了玄奘作为“他者”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差异,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制器物如何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充当重要载体。

本次会议紧凑高效,研讨深入,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内容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史研究”的会议主题,既有高屋建瓴的民族史理论探讨,又有深入精微的实证研究,体现了跨学科、多视角的民族史研究新动向,新趋势。评议专家对参会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精彩点评,参会专家就报告内容及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