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作者在迪庆地区十余年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的诸多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对迪庆地区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形态展开了全面描述与呈现。作者指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内的各个民族在历史和现实中基于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形成了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社会格局。对这种民族交融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多民族共同体生成的历史情境、社会机制与现实条件,增进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地方社会的具体实现过程的理解,对于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简介
刘琪,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族群研究、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西南区域研究等。曾在《民族研究》《学术月刊》《开放时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委托项目子课题一项;出版专著《命以载史——20世纪前期德钦政治的历史民族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等。
目录
缘起——讲述迪庆的故事
第一节 中间地带的“复合社会”
第二节 迪庆:历史、地理与人群
第三节 家户与属卡:包容性的社会制度
第四节 族群与民族:一个“插入项”
第五节 章节概要与说明
第二章 独克宗与阿墩子:两个中心城镇
第一节 流水的外人,自在的社会
第二节 晚清的“族群大融合”
第三节 城镇空间:混杂中的秩序
第四节 节庆与山水:共享的象征体系
第五节 “把自己定位好了”:“藏回”的故事
第三章 茨中村的故事:两种宗教、两个族群
第一节 天主教的进入
第二节 “民族”:另一个可选项
第三节 分层的仪式空间:差异与整合
第四节 尴尬的神父与和谐的茨中
第四章 吾竹村:“民族大团结”的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六族聚居的村落
第二节 “报”出来的民族身份
第三节 共同体的营造:“我们都是江边人”
第五章 三坝乡的纳西:传统的再造
第一节 三坝纳西:夹缝中的族群
第二节 白水台与“二月八”
第三节 地方精英与纳西文化的复兴
第四节 “比丽江更纳西”:旅游业的落寞与尴尬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第一节 “复合社会”与迪庆的“精神气质”
第二节 “zomia的神话与无需逃避的国家”
第三节 族群边界:柔与刚
第四节 再思边疆:“metis与边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