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这里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的恶劣自然环境,令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在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却有这样一对“夫妻档”,他们不远万里,从遥远的胶东半岛奔赴祖国边陲,教育援藏,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他们就是来自烟台第十四中学的周清翱老师和烟台芝罘中学的孔凡红老师。2018年,夫妻俩带着9岁的孩子跨越山海,来到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援藏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4年。 

三进西藏怀揣教育梦 世界屋脊亦坦途 

    认识周清翱的人都会叫他一声“老西藏”,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名三赴高原援藏的教育工作者,周清翱堪称山东教育界第一人。2022年7月,结束援藏任务的周清翱夫妇返回家乡,回忆起自己的援藏经历,周清翱感慨万千。

     “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父亲就曾经跟我说,男子汉应该多去西藏这样艰苦的地方历练。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就有了一个西藏梦。

    ” 2001年,当组织号召教师援藏时,周清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当时,23岁的周清翱从胶东之滨来到了祖国最西边的日喀则,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踏上援藏目的地拉孜县时,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让周清翱始料未及。 

    缺氧、强紫外线、大风、简陋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周清翱每天需要克服的困难。虽然条件艰苦,但周清翱不仅没有退缩半步,而且还在雪域高原干出了一番成绩。由于工作出色,援藏期间,周清翱被任命为拉孜县教育局副局长。在有限的援藏时间里,周清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拉孜县的教育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戴着藏族同胞献上的洁白哈达,周清翱结束了第一次援藏工作回到了家乡,但此时,西藏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周清翱的心里,他已经把日喀则当作第二故乡。 

    2016年,中央作出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战略部署,周清翱再次主动请缨二次奔赴高原。这一年,周清翱已经38岁,相比第一次援藏,此时的周清翱可谓上有老下有小,虽然有万般不舍,但为了那份高原教育梦,周清翱义无反顾地选择背起行囊一路西行。 

    有了第一次援藏经验,二次入藏的周清翱迅速进入角色,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周清翱与当地教育工作者一起,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辐射带动了整个日喀则教育高质量发展。 

    经过周清翱的不懈努力,日喀则一中的校容校貌、学生管理、教科研工作、教育教学成绩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社会声誉逐年提升,山东教育援藏的金子招牌又一次被擦亮。 

    在立足本校工作的基础上,周清翱还带领老师们深入烟台对口支援聂拉木县中学及其他边境县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助推了边境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家三口上高原 辛苦了一个孩子幸福了更多孩子 

    一晃两年过去了,周清翱第二次援藏任务圆满完成。2018年7月,返回家乡的周清翱并不想为自己的高原教育梦画上句号,2018年8月,周清翱下定决心要开启自己的第三次援藏工作,放眼整个山东省教育界,没有一人能够做到,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次援藏,周清翱不再是孤身前往,而是一家三口上高原。

     “老周连续两次赴高原,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师,总想为学生们多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日喀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地方。另外,为了不给老人增添负担,我们商量后,决定带着女儿一起西行,并将家安在日喀则。”孔凡红老师坦言,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学习,但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他们在充分征求了孩子意见后,决心进行“家庭式”援藏。 

    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孔凡红和女儿初到西藏就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口唇开裂、流鼻血、皮肤瘙痒已经成为母女二人的常态,而因缺氧引起的头痛、失眠等一系列的高原反应则更让母女俩痛苦不堪。 

    “我们刚刚踏上西藏的土地,孩子就喘不上气来,吃不下饭,晚上只能靠氧气袋才能勉强入睡。”看着孩子蜡黄的小脸,夫妻俩只是忍着心疼互相打气。吃不下饭,就输营养液。走路直喘,就躺在床上,一周之后孩子才渐渐摆脱了氧气袋,而更严重的是高原缺氧则对孩子身心发育产生了更大的伤害,在西藏的四年,孩子的身高体重都跟内地的同学有了明显的差距。 

    在雪域高原,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周清翱夫妇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夫妻俩在高原坚持了整整四年,无数藏族学生也因为周清翱夫妇的坚守而收获了知识与幸福。 

    为了给予藏族学生更多的爱,周清翱夫妇白天做老师,晚上做父母。援藏期间,夫妻二人的“讲台”从教室一路拓展到学生的家中甚至是心里。很多藏族学生因从小生活环境恶劣、健康意识欠缺,自身患有一些疾病但不重视,有的甚至是到高考体检才确诊。为了照顾好学生,孔凡红成了个“半路医生”。面对有困难的学生,孔凡红想尽一切办法去查询、搜集相关疾病信息,并四处打听治疗方法,在孔凡红老师的细心照顾下,藏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阳光、快乐、幸福也写在了每一位学生的脸上。 

    由于西藏地区经济条件有限,作为援藏教师,周清翱夫妇还通过多种途径联系更多爱心人士资助藏区贫困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有机会成为助推西藏发展的有用人才。 

     “辛苦了我的孩子,让更多藏族孩子幸福我觉得值。”在周清翱夫妇眼中,援藏本就是一件舍小家为大家的事情,而相比对孩子的亏欠,“父母在不远游”的心结,同样让夫妻俩感到无比愧疚。2020年10月,孔凡红的父亲因癌症去世,临终前,孔凡红也未能见上一面。同年11月,周清翱的父亲又因为癌症做了肺部切除手术,老人手术后,周清翱便立即赶回学校继续工作,没能留下来多陪老人一天。 

格桑花开珠峰下 用知识点燃高原上的希望之火 

    把辛苦与愧疚留给自己,把更好的教育带到雪域高原。让西藏的学生和内地的伙伴享有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周清翱夫妇最大的心愿,而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也用实际行动点燃了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2022年高考,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重本率达到了69.9%,取得了建校62年来最优异的成绩,一举走在了全区前茅。 

    “我们的藏族学生普遍都非常努力,学习能力也很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地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副校长,周清翱带领教学管理团队不断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集备集研、课题研究、援藏教师“十个一”工程,形成了以教研促教学的良好教育生态。 

    此外,周清翱还努力转变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适应即将到来的西藏新高考改革,周清翱积极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措施,有效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相比周清翱在学校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孔凡红则将三尺讲台变成了育人大舞台。自援藏以来,孔凡红作为音乐教师,被当地教育局教科所聘为国培培训专家,积极引领日喀则艺术教育,在每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音乐教师研究培训班”上为日喀则市音乐教师开展讲座,受到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里,孔凡红还与本地教师结对帮扶,通过示范课、集体备课、听评课等形式引领当地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她还和本地教师们一起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极大的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2022年8月,结束了第三次援藏任务,周清翱夫妇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却依旧牵挂着每一位藏族孩子,在教师节和中秋节来临之际,藏族学生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向他们的老师送来了祝福,面对学生真挚的祝福,周清翱夫妇感受到了无限的幸福,而视频中的孩子也成为了两人教育之路上最大的财富。 

    “援藏是艰苦的,更是幸福的,在西藏的日日夜夜中,我们对西藏精神、援藏精神和两路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大的期待,我们希望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藏族学生的心中,让知识的力量成为孩子们未来建设西藏的磅礴力量。”周清翱说。 

    周清翱、孔凡红两位老师只是烟台市芝罘区对外支教队伍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芝罘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扶贫的政策号召,选派近百名教师先后赴西藏、新疆、重庆、德州及市内部分县市开展支教、送教工作。他们以热爱书写教育情怀,以传承担当历史使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跨过地域的阻碍,在受援地学校管理、德育建设、教学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芝罘力量,让芝罘教育精神在全国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为民族团结进步谱写了新的篇章。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