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①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俯瞰。 罗午钰 刘 卓/摄
②莲花山仙都迷雾。赵阳萍/摄
③圣堂山晨曲。 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④三江乡旱改水项目百金惠国米金秀基地,丰收的稻谷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盘俊铖/摄
⑤六巷乡大岭村民宿一角。 高如金/摄
⑥坳瑶瑶族妇女们在进行才艺交流。 李荣桓/摄
⑦圣堂山美景。 陆秀廷/摄
⑧六段村千亩生态茶园茶香四溢。 金秀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卢彬彬 高如金 吴雪君
核心阅读
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瑶、壮、汉各族人民和谐共荣的民族团结典范之城,巍巍圣堂山下诗和远方的“香格里拉”——这里是“金山秀水”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笃行“两山”论,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创新标杆,以乡村振兴推动民族团结,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坚定不移笃行“两山”论
十年笃行“两山”论,金山秀水绘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金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2021年,该县森林覆盖率87.91%,稳居广西第一,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自治区级森林县城等称号,并拥有3家自治区级以上的森林康养基地,拥有“国家级森林村庄”6个、“广西森林村庄”8个。
近年来,该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巩固生态安全屏障,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县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和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绿水青山怎样转换成金山银山?近年来,该县创新提出了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向“生态美”要“发展快”,把旅游、康养、瑶医药作为提升绿色循环经济的主体和主导,推进“绿色”项目进瑶山。去年,预计投资超60亿元的莲花山综合开发康养旅游项目得以落地,项目将大大提升当地的接待能力和旅游体验,有望给大瑶山旅游带来质的飞跃;在今年召开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金秀与华源电力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80亿元的科技康养项目,将借助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地域空间布局,打造集“绿色能源+生态康养+自然颐养+瑶族医养”融合一体的养疗中心,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1.5亿元,年上缴税金约1.1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
除了旅游业、康养业,药、茶、果、粮等大瑶山里的生态产品也正擦亮品牌,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商超,走向粤港澳大湾区——金秀正在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研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创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市场机制。
2 建设民族团结的“山水瑶城”
“阿哥的山寨最美丽,阿哥开起了农家乐;阿妹哟,你快来,我们一起把歌唱,我们一起奔小康。”山歌唱出了瑶族群众的心声。十年来,金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完成了在大瑶山里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其中,长垌乡长垌村委会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涌现出了张世雄、汪云贵、莫秋明、李峰荣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有序推进“山水瑶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提升项目,县城景观、亮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刷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自治区级“宜居乡村”2个、市级“宜居乡村”11个以及市级“幸福乡村”7个;8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广西传统村落名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7.95亿元。
近年来,金秀一方面利用“空档期”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本地游”“粤桂游”,做短线,做精品线,旅游发展不降反升。
十年来,为改善大瑶山交通环境,该县大力实施“交通活县”战略,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在六巷王钳设立互通;贺州至巴马高速(金秀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金秀没有高速公路直通县城的历史。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89.072公里,77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县外联通、县内循环”的公路交通网络初步成型。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成色更足。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社会治理成效越来越好。该县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信访“三无”县称号,并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3 交出深化改革的“民生答卷”
金秀之美在于山水,金秀之美在于文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金秀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
为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该县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应进必进”“一网通办”改革。实行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双容双承诺”等工作机制,有效改善投资服务方式。去年该县还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扎实推进金秀教育园区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和校园安全综合整治,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挖掘、保护、传承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县文体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大特色。该县“金秀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瑶族石牌”习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六巷乡获评2021—2022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罗汉山民俗表演中心获评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十年间,该县还创建民族博物馆7个、非遗传习基地6个。每年举办的杜鹃花旅游文化节、瑶族盘王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都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游客。
在稳步推进“健康金秀”建设方面,该县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全覆盖;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于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二级甲等”公立瑶医医院;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