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城航拍图。

罗城推进帮扶车间建设,让群众就近就业。

工人在中源山泉水公司生产线上作业。 

天门景区山清水秀。

仫佬族学生在学习剪纸技艺。

仫佬山乡群众庆祝整县脱贫。

小长安镇大风岭中草药基地。

韦如代 文/图

核心阅读

十年蝶变看发展,一路征途一路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县呈现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喜人局面。

1    经济发展一路歌

罗城地处广西北部九万大山南麓,山高沟深。党的十八大以来,罗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糖料蔗、桑、蚕、“三特”水果、油茶、中药材、螺蛳粉原材料、家禽家畜养殖等产业,全县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糖料蔗面积16.6万亩,桑园面积8.4万亩,“三特”水果13.8万亩,油茶12万亩,林下经济115万亩,螺蛳粉原材料产业11500亩。创建193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线下“一窗受理”模式,实现政务服务办事“一网通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客商到罗城投资创业。持续做优做强米香型白酒、优质天然山泉水等特色生态产业,倾力打造以天龙泉酒业为核心的中国南方特色酒城,2021年天龙泉酒业上缴税金5300多万元,连续8年成为罗城纳税第一大户。一批水企业纷纷抢滩罗城,开发“液体黄金”,扶持打造“罗城山泉”区域公共品牌。2021年罗城优质饮用水产能达220万吨,饮用水企业总产值2.5亿元。

罗城依托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丰富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罗城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棉花天坑、长生洞、成龙湖公园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有2家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四星级农家乐。棉花天坑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化示范区获评广西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四星级),棉花天坑景区列为广西职工疗休养基地,小长安镇、四把镇被评为广西养生养老小镇。2021年,罗城接待游客人数180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总消费21亿元,同比增长34%。

2021年,罗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5亿元,比2012年增长92%;财政收入5.2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35元,比2012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46元,比2012年增长175.4%。在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考核中荣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2    生态环境一片绿

罗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7582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65.81%提升到2021年的71.44%。2021年全县林业产业产值达31.55亿元。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实行县城区禁放烟花爆竹规定,开展建筑工地扬尘及渣土运输车辆整治工作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活动,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3%。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完成232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管理范围划定,以及东小江等6条河流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扎实开展“三无”船舶集中整治、江河湖库“清四乱”专项整治和河道清理,境内重点流域环境得到根本改变,辖区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认真实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开展涉重污染企业遗留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间及配套设施。实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建立土壤污染地块、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管控方案,加强治理修复,提高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3    下好民生一盘棋

罗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教育、医疗、安居、饮水、交通等领域超前谋划,集中财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8成,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罗城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打好“五大战役”,新(迁)建罗城怀群中学、仫佬中学(原新民族中学)、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凤凰小学、福田幼儿园等学校,兑现教育惠民政策,累计发放教育补助1.5亿元,受益学生15.41万人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设立罗城山乡教育发展基金,资助学生、奖励师生1208人次。

搬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仫佬医)医院,实施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12个,推进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82个,县、乡(镇)、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每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参与率达100%,不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

2020年11月28日,罗城首条高速公路——融河高速公路(罗城段)正式通车,结束了仫佬山乡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建成了罗城至柳城(六塘)、罗城至融水、罗城至融水洞头、四把至环江,黄金至罗城港、天河至宝坛等二级公路,改扩建村级道路114条298公里,建成屯级硬化路(产业路)1771条2055公里,基本实现县域通高速路、乡乡通二级路、屯屯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标。

实施危房改造1.28万座、建设搬迁住房2800多套,解决5万多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工程989个,解决20多万农村群众饮水难题;累计创建帮扶车间107家,开发农村扶贫公益性岗位1.2万个,让群众就近就业。

4    民族团结一家亲

罗城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39万人。近年来,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七进”行动,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脑,提高群众知晓率。积极推动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交流,唱响民族团结和谐歌,全县各民族和谐发展,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罗城把平安建设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和底线工作来抓,以龙岸平安小镇建设为示范,创建“七中心一基地”平安建设服务新集群,整合县、乡、村、屯四级资源力量投入平安建设,推动全县平安创建形成了上下齐心协力、左右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社会治安隐患大排查、重点矛盾纠纷大化解和防范个人极端风险隐患专项行动,全县社会持续稳定。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将紧紧抓住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罗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仫佬山乡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