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延卿

伴着秋风,走进镇宁自治县,田间地头,金色的稻穗颗粒饱满,泛起层层稻浪。厂区企业,订单接踵而至,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促生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多姿多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产业,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发展活力汹涌澎湃,正是镇宁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镇宁砥砺奋发,综合实力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发展高歌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驻足回眸,3600多个日夜压缩成历史书卷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书写了镇宁凝心聚力促发展、勇毅前行向未来的壮丽篇章。

■ 经济实力大步向前

走进镇宁红星精细化工产业园,园区内企业生产如火如荼,项目建设热火朝天。2021年8月30日,贵州省化工园区名单(第一批)公布,镇宁红星精细化工产业园位列其中。

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镇宁产业园区将依托获批的省级化工园区,按照产业布局规划,面向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方向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选商,落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力争引进5家以上综合拉力效应强的现代化“链长”企业落地建设,加快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0年间,镇宁经济社会发展一路快马加鞭,项目不断汇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总量与质量并举,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翻开10年成绩单,镇宁得分颇为抢眼。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9.46亿元,增长到2021年129.88亿元,增长近3.29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新引进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等多项指标突破百亿元大关。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5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3.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1.28%;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7%。

争先进位的数据,来源于“质”的蜕变。

镇宁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思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工业实力势头强劲,形成精细化工、特色轻工两大首位产业与新能源、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等重点产业组合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户数从2012年13户增加到2022年47户,总产值累计达223.22亿元,年均增长9.4%。

城镇品质持续提升,积极融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打造与周边县区的“半小时经济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7%,县城建成区面积从6.8平方公里扩展到26.8平方公里,1732.44公里的农村公路联通家家户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农业发展备受瞩目,“五朵金花”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蜂糖李种植面积达22.01万亩,产业产值达26.1亿元,培育带动精品水果、茶叶、小黄姜、瓜蒌四大主导产业和蛋鸡、冷水鱼、生猪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9.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1.59亿元,年均增速7.81%,一产增速持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

旅游产业井喷增长,10年来,累计接待游客428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5.38亿元。连续17年成功举办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功创建贵州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称号。高荡村被评为2020年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举办第八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因地制宜发展避暑度假、康体养生、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业态,打造全省旅游强县。

■ 民生福祉蒸蒸日上

沐浴着秋日的阳光,沙子乡弄染村鸡鸣犬吠声错落有致,倚山而居的村寨,民宅掩映其间,缕缕炊烟升起,古朴而温暖。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荣珍向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介绍弄染村的历史。“村里确定精品水果产业与红色旅游发展为核心的新路子,游客不仅能春季赏花、夏季采果,还有布依民俗活动,部分村民靠着旅游和蜂糖李种植,每年纯收入就在20万元以上。”

民生福祉的强势增进下,尝到发展甜头的不只是弄染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更是镇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8年实现整县摘帽,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大普查,成为安顺市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

随后,镇宁步伐不停,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不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10年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投入教育经费56.31亿元,2022年累计学位数达57000个。

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县卫生健康机构达238个,卫生技术人员1571人。

全力抓好稳岗就业、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低保弱势困难群体救护、“十件实事”办理等民生工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惠民工程齐头并进,对此,家住景宁小区的易地搬迁户饶国娣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以前种地,基本就是今年种了来年吃,现在生活好啊,方便照顾家人不说,一个月还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从山里搬到城里,饶国娣家附近的社区医院、购物超市、中小学校一个不少,两口子忙着自主创业,对如今“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居家过日子”的生活很满意。

坚持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镇宁推动一件件为民办实事落地生根,绘就一幅幅安居乐业幸福图景。

■ 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绿色是最美的底色,也是镇宁的资本。开门见绿、出门入园、移步见景、花草为伴……诗意的生活是住在镇宁最直观的感受,也是镇宁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

走进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印象中的化工企业不同,厂区青竹翠绿挺拔,绿意盎然。

作为镇宁当地的“明星企业”,公司生产的碳酸钡等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也曾让企业走进过“死胡同”。

痛定思痛,公司坚定信心,在2006年前后开始向“绿”转型。安全、环保资金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20%、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万多吨、“三废”治理综合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随着环保项目越来越多,治污领域不断深入,“世界的钡盐在贵州”现代特色化工新材料品牌越来越响。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0年来,镇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生态治理“护绿”、突出扩面提质“增绿”、推进产业融合“用绿”、强化执法监督“管绿”,为高质量发展积累“绿色动能”。

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1.89%提高到2022年的65%以上,成功创建贵州省森林城市、贵州省第一个园林县城;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

重点工业企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49%,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5%;

“河长制”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低碳为底,绿色为链,一系列数据,蕴含着行稳致远的绿色发展新思路。

“在政府的引导与协助下,从2018年10月,我们的生产线陆续升级为自动包装机,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电耗气耗。”贵州汇景纸业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姜宁说,公司已淘汰了原有的6台低速造纸机生产线,目前公司正常生产的4台纸机为真空圆网中速卫生纸机,燃煤锅炉选用节能高效的流化床燃煤锅炉,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双提高。

十载接续筑绿,山河披上锦绣。“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使新时期镇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面子和里子的蜕变,也让镇宁广大群众得到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 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今年6月1日,镇宁再传喜讯,镇宁自治县被评为“平安贵州建设示范县”,这是镇宁自2021年捧回“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后,在平安领域建设获得的又一个重量级奖项。

两年间连拿两块平安“招牌”,离不开镇宁多年来着眼“大平安”目标,构筑的“大平安”格局。

镇宁北街社区,老百姓发生口角,网格员王德文总会“串门聊天”,找双方说说心里话,话说开了,邻里之间很快握手言和。

“老百姓生活中有问题、有需求、有困难,找网格员,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群众身边的平安“小事”,件件都是“大事”,像王德文一样,镇宁许许多多的党员、网格员、联户长每日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了解诉求、代办事项、推进工作,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国泰民安,民之所盼,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镇宁党员干部心里始终装着百姓。

树牢安全风险意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也是40万镇宁群众“满满安全感”的来源所在。

10年来,镇宁坚决筑牢发展安全屏障,紧盯各类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疫情发生后,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认真落实外防输入七步工作法有关要求,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禁毒大扫除、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坚决守住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各类风险底线。

2021年以来,全县未发生重特大暴恐活动、重特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县内未发生命案,大量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到各级信访均呈下降趋势,有效巩固了国家级信访“三无县”和省级信访“人民满意窗口”称号。

2021年,镇宁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指数为99.3%,满意度为99.08%,指数超过全省平均值,市级测评取得双第一,并取得全市平安建设年度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

一个个数字,折射出平安建设卓有成就、基层基础全面夯实,使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

十年,镇宁以实干开局,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经济社会发展在寒来暑往中硕果累累。

新起点再扬帆,镇宁锚定新目标,以“赶考”之姿接续奋斗,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聚焦“实力镇宁”“开放镇宁”“幸福镇宁”“绿色镇宁”“平安镇宁”建设目标,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镇宁篇章。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