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赛
俯瞰关岭自治县新铺镇江西坪农业光伏发电站。 易黎 摄
关山飞度,岭秀黔中。
十年,关岭自治县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发展期”:2.2万群众搬出大山,11.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GDP突破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6%;跨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高铁网……
巨变的背后,是砥砺奋进的鲜活注脚,是绿色发展的拔节之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岭自治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转型跨越、加速崛起的良好局面,城市综合实力更强,发展势头更足,生态环境更美,群众幸福感更足。
■ 聚焦“三县一中心”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位于关岭自治县的荒山上,延绵铺展的光伏板闪耀着光泽,收获高原阳光的“馈赠”。横跨山间的光伏电站,20余万块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将光能聚集,变成源源不断的电能。曾经光秃秃的一座座“石头山”摇身一变为“太阳山”,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新能源产业,还成了关岭治理土地石漠化的“法宝”。
从2017年到2022年,共建成光伏电站13座,光伏发电产能从5万千瓦增长到总装机184万千瓦。这是关岭打造“三县一中心”清洁能源大县的生动实践。
关岭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制定生态畜牧业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清洁能源大县、云贵高原道地药材集散中心“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累计引进省外投资376.35亿元,中广核、新希望等16家500强企业落户关岭。
加快关岭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将关岭打造成辐射北盘江沿线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屠宰和牛肉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使关岭牛产业成为百亿级标杆产业。全力构建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服务大提质,加快推进“旅游+”“+旅游”的创新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规范旅游运营管理,力争到2025年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质改造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573万千瓦,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力争到2025年建成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万亩以上,建立“中药种植+交易+加工+医养”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实现“万户药农、千家药商、百家药企、百亿产值、十亿税收”的目标。
■ 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动力足
在关岭县城几个主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当地布局的贵州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关岭椒香源食品公司、贵州荣瑷服饰有限公司、贵州山水汇晨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成为带动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40岁的周学会是百合街道同康社区居民,为了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读书,她和丈夫在去年8月份来到贵州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包装工人。“我去年8月份来公司上班,每天就是在烘干线上烘干牛肉和进行外包装,每天八十元工资。在这里离家近,能照顾孩子,挺好的。”贵州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周学会高兴地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进程,关岭自治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六个机制”,落实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强化“两类人员”动态监测帮扶,切实防范返贫致贫;强化扶贫产业带动,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人口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深化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协作,建立健全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机制,确保脱贫户、边缘户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这一项项举措无一不体现出关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台阶、增强乡村振兴开新局的信心与决心。
■ 宜居宜业 幸福指数节节高
走进关岭大地,处处宜居宜业。
木城村,村居两岸青山绵绵,木城河水潺潺流淌,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尽收眼底。
凡化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上花草,街道干净整洁,宜居乡村建设有“颜”更有“质”。
宜居更要宜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走进贵州浩润臻源食品有限公司培育车间,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秀珍菇长势喜人;出菇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长大的秀珍菇进行采摘。
今年40岁的马江是顶云街道安馨社区搬迁群众,为了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读书,去年9月,他与妻子来到贵州浩润臻源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叉车工人。
“我们夫妻俩是去年9月份来公司上班的,主要负责菌包下架、摆放托盘、开叉车上下车等环节,工资一个月是在一万二到一万四左右,工资还可以。”贵州浩润臻源食品有限公司工人马江说。
宜居宜业,幸福指数节节高!这十年关岭自治县坚持城乡布局同步发展,县城建成城区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城镇承载力、集聚力明显提升。沪昆高铁在县内设站,融入全国7小时经济圈。县内过境沪昆、六安高速公路,关兴和水黄高等级公路等6条主道干道纵横交错,县境内公路总里程约5400公里,通村通组路网实现全覆盖,累计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教育事业稳步提升,科技事业创新有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稳中提速,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
这十年关岭自治县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190余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建设8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56.36%,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这十年来,关岭始终坚守文化铸魂理念,突出少数民族“四月八”“六月六”传统节日,如今的关岭,民族团结友爱,事业欣欣向荣,文化多彩灿烂,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站在新起点上,时不我待的关岭,奋楫扬帆,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乘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统筹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以“三县一中心”为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双百”目标,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关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