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光勇 罗喜贵 何艳 马召凤 赵庆能 陈武帅
金秋时节,行走在威宁大地上,144万余亩马铃薯采挖繁忙,21万亩苹果枝头飘香,40万头黄牛膘肥体壮……
在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果蔬分选包装,生产的鞋、包、服装实现出口创收。
发达的路网,让威宁的果蔬从采摘、分选包装、运输,到端上东南亚国家市民的餐桌,耗时不到24小时。
威宁城镇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水平,让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也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
■ 瓜果满园粮满仓 沃野千里丰收景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好苹果、蔬菜、养牛等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培育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稳步推动农业发展步入新征程,推动威宁高质量发展,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下,正是丰收的季节。走进雪山镇鱼塘村精品苹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苹果缀满枝头,果香随着微风四处弥漫,采摘的果农和游客欢笑着在林间穿梭。
北纬26度至27度,乌蒙山巍峨,牛栏江悠悠。只此好山好水,方能滋养出甜蜜醇厚的威宁苹果。
经历多年产业化淬炼,如今威宁苹果已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从2018年至2021年,连续4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成为贵州唯一上榜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威宁苹果挂果面积约21.36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产值约12亿元,覆盖农户3.9万户10万余人。
苹果只是威宁实施“五五攻坚行动”,按照“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果保烟”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除了苹果,威宁还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生态畜牧业、中药材等,这一项项带着“威宁”标识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百花齐放,闪耀在乌蒙之巅。
为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威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强力手段,打造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7家,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299个,带动农户4.1万户。
去年,一张张“威宁红苹果·阳光小甜心”的灯箱海报走红广州地铁,让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优质农产品“威宁苹果”走进大湾区市民的购物车。今年,双龙镇“凉山洋芋美食节”带动旅游、销售两繁忙。
威宁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谋篇布局,一方面持续加大分拣、仓储、冷藏、保鲜、运销等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同时依托本土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打造从生产到加工的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蔬菜销售企业、农村经纪人,主办或参加农产品推介会,联合电商、物流,形成“流通型龙头销售企业+经销商+农村经纪人+电商”的立体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共推“黔货出山”,打响威宁品牌知名度,占领更广大的销售市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 天堑变通途 跑出“黔货出山”加速度
冠以“威宁”字样的农特产品,如威宁洋芋、威宁苹果、威宁蔬菜等,在线上线下热销,通过高速交通跑出自己的“加速度”,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甚至出口海外。
“农业经济,特别是蔬菜经济,如白菜、萝卜、莲花白等时令蔬菜,在远程运输过程中,保鲜是第一位的,时间长了就蔫了、就坏了。”威宁自治县果蔬站研究员、市管专家董恩省聊起蔬菜,总是滔滔不绝,“解决这个问题有三招,一是打冷让其停止生长和变质,二是快速运输尽快到口岸出手,三是引进先进的脱水保鲜工艺深加工。而快速运输,就要依靠村组通、县乡道和高速路,缺一不可。”
眼下已是收获季节,威宁自治县秀水镇前峰村和高峰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正在采获白萝卜。
从基地到秀海县乡道交汇点的通村通组路有7公里左右,从交汇点到观风海镇冷库的县乡道有20余公里,清洗打冷装车后可以直接从观风海镇上都香高速发往外地。
“我有13亩土地,全部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种白萝卜,7800元的土地流转费当拣的。我和丈夫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又挣90元,每月又收入5000多元,够了。”威宁自治县秀水镇前峰村三组村民马敏快说。
据马敏快讲,穿基地而过的通村通组路和秀水到海拉的秀海路,是2019年末至2020年初修通的,通路以后,给生活生产物资的运输带来了太多方便。未修通路以前,种植经济作物从来不敢想,只有选择种植传统的包谷、洋芋和苦荞。
现在好了,道路通了,财路也跟着通了。当地政府引进了贵州农道夫农业有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盘活了大量闲置土地发展蔬菜产业,每天可解决200余人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该基地总产值可达2亿元左右,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自2016年以来,威宁通过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以“强基升等、成网通畅”的交通发展总体要求,“适度超前、民生为先、转型升级、建管并重、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原则,“对外连接畅通、出入县城便捷、乡镇之间循环、服务产业发展”的交通发展目标,织牢织密交通路网,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
现在,一个以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主轴,省、县、乡道为骨架,镇际路、通村路、产业路、旅游路、扶贫路连线的公路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不仅打通了制约威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边远山区群众乡村振兴的连心路、致富路。
截至目前,威宁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2万公里,完成骨架路网1059公里、循环路网1301公里,做到了真正意义的“四海通达”,助力“财源滚滚”。
如今,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威宁高铁建设纳入规划,高速路、国省干道、农村公路“路路通达”,立体交通雏形初现,效益初显。
■ 工业发展高质量 助力就业稳增长
“大家抓紧干,今天的订单多。”
在威宁自治县五里岗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90后小组长李维正在生产流水线上前后忙活,督促工人们加紧进度。
刚升任小组长的李维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稳定扎根生活下来。
去年,李维从外地务工回家过年,原计划过了年就继续外出务工。行李都打包好了,结果却没走成。
“疫情影响,厂子暂时去不了。”在外打工多年,一家人的生活收入主要来自外地务工。
在家里等了一段时间,还不见公司通知上班。“一家人多少张嘴等着呢,不能干耗着。”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维成功应聘到公司上班。
一向勤勤恳恳的李维,靠着吃苦耐劳从普工干到了小组长,工资每年都在提高。每当说起这事,她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在她工作一段时间后,她的丈夫也应聘到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叉车司机。如今小两口工资每月加起来有7000多元。
工作稳定了,收入增加了,两个人合计,买下了第一辆小汽车。
“之前觉得外地的企业好,我们回来以后发现,这里务工环境好,只要你认真努力做,工资也不低。”说起这份工作,李维表示很满意。
作为威宁自治县五里岗经济开发区代表性企业,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解决了威宁2500余人的稳定就业。许多像李维一样在外地务工的年轻人,也渐渐从外地回到家乡,将致富的希望寄托给了家门口的企业工厂。
10年发展,威宁五里岗经济开发区从“一片荒原”到“致富工厂”,从“筑好巢”到“引凤归”,项目建设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进取、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
一个个像李维这样的本地人在这里实现了增收。
最近几年,威宁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同时,威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基础配套设施,并为园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业发展生机勃勃,一家又一家企业在威宁落地生根,群众务工安安心心,一户又一户家庭在企业幸福增收。
目前,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02户,其中投产92户、在建10户。
为了壮大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威宁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优化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企业意识,让投资者切切实实体会到“保姆式”的温馨服务,并快速推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服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拉近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企业健康发展和经开区繁荣腾飞做好服务。
特写
“我在城里买了房”
赵顺国又要搬新家了!
“十年前,别说在县城买房居住,就连一家人的生活开销都让人发愁。”说起这些年经历的幸福事,赵顺国笑得合不拢嘴。
赵顺国是威宁自治县五里岗易街道阳光馨区的一家“包子铺老板”,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包子铺还开了分店,每天收入上千元,是妥妥的“日进千金”。“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赵顺国说。
2006年,赵顺国一家居住在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一个不通路的山旮旯里。那里土地贫瘠,山高路远,靠种庄稼只能填饱肚子。赵顺国父亲双眼失明多年,母亲患有肺气肿,每年都需要大笔医疗费,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赵顺国夫妻去云南省昆明市打工挣钱,每月几百元收入,除去开销不但一分钱不剩,还欠下一屁股账。
第一次进城,赵顺国没有摆脱贫困的帽子。
2017年2月22日,赵顺国一家搬到威宁自治县五里岗易街道阳光馨区120平方米的搬迁房。搬进新城区,赵顺国马上向做包子馒头的堂姐夫“偷师学艺”。学成之后,他就用三轮车在小区周边售卖,包子铺的生意越来越好。
第二次进城,赵顺国过上了小康生活。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富裕起来的赵顺国打算在城里给两个孩子买房。“第一套房是国家给的,这一次我要靠自己的本事买房定居县城。”赵顺国在搬迁房不远处买了商品房,而且一买就是两套房,现在已经装修完毕,马上就可入住新居了。
如果说赵顺国从乡下到县城,实现了要做城市人的夙愿;那么杨昌雷从金沙到威宁,则是许多外地人在威宁定居的缩影。
“这些年,威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回家不再长途转车。工资也涨了,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杨昌雷说。
2012年从老家金沙考聘到威宁信访局工作至今,杨昌雷俨然已是一个“老威宁人”。十年来,杨昌雷在威宁小城买房定居,娶妻生子,过上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这十年,是威宁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威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十年。赵顺国一家的变迁只是威宁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山里人像赵顺国一样变成了市民,过上了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