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人”:儒家处理民族事务的实践原则
杨晓薇 何 明
摘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对于华夏之外“四夷”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原则在我国传统民族思想观念的形成、处理民族事务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模式方面无疑具有较大的影响。 最早出现于《中庸》的“柔远人”,源于儒家“仁学”的“爱人” “至诚”思想,通过“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思维逻辑和“修齐治平”政治逻辑进路,成为处理民族事务的“中庸”原则。 要求国家治理者以温和、包容、尊重的态度,以及柔性、变通、特例的措施招徕与安抚与华夏文化存在差异的群体,以达成自然和社会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性而秩序井然,万事万物和谐共生、百姓黎民安居乐的“位育”目标。 该理念确立了我国古代处理民族事务的制度安排和实践策略的基本原则,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庸》 “柔远人” 儒家民族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章链接:“柔远人”:儒家处理民族事务的实践原则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