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人民一心向党、团结奋进、同心筑梦的优良传统有史为证......1929年就成为云南省最早成立的五个县委之一。民国时期的“石屏商帮”铸就了穷则思变,敢为人先,团结发展的“屏商文化”。以陈鹤亭、李恒升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出资修筑个碧石铁路、捐赠抗日飞机,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今天的石屏,在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大43330元,较“十二五”末实现翻番。2020年1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的政治担当,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成立由45家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上率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基层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出台系列指导性文件,把创建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把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指导全面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检查考核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三是强势推进工作落实。坚持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创建工作制度。以深入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先进平安县“四城联创”为引领,打造“城市品牌”,全面提升石屏发展软实力。
       (二)实施“民生福祉”工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根基。把创建工作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各族群众。一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心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四个不摘”和脱贫攻坚“八大战法”,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做到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同落实。二是让异龙湖保护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全县各民族群众。始终坚持把异龙湖保护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全面推动异龙湖保护治理整体决胜战,异龙湖全年全湖平均水质保持V类,确保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三是立足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持续增收。持续巩固18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产量稳居全省前列。坚持做大做强“石屏豆腐”品牌,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四是聚焦“三美建设”,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坚持“湖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定位,体现“重视规划、精细管理、留住记忆”建设理念,城市形象气质显著改善。推广以各族群众为主体、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坚持“田园风光是农村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农村最好的绿化”理念,腾退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五小工程”(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以最小的投资留住乡愁,“美丽乡村”引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一起。
       (三)实施“凝心聚力”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制度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集合起来,强化“五个认同”信念教育,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融入幼儿基础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融入主题班会、主旨演讲活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认知感,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植根于当代、传承新生带、播种下一代,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埋入每一个孩子心灵。三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多样化。印发《致全县各族人民的一封信》,号召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模范”。符家营村杨氏家族祭祖致词中这样写到:“我们不仅要倡导家族的和睦团结,更要把我们这个家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建成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宣传长廊,打造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石屏文化元素的县城湖滨路、屏阳路“共同体意识宣传一条街”,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凝聚汇就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磅礴力量。
       (四)实施“融合发展”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行动,把多元文化繁荣发展转化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优势。坝心镇龙港村四十姓氏一家亲,姓氏音符连成曲,村史馆正方“派衍清河”字样记载着邢台清河张姓迁居而来,与“团结村”牌匾相辉映,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感恩先贤,团结向前;推进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社区组织成为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的办事“窗口”,社区干部成为来自四面八方农民工的“联系人”;异龙湖畔每年举行的“二月初十”赛歌会,原生态彝族花腰歌舞、傣族芭蕉扇、仆喇过山号同台竞技,“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乐融融。与玉溪市、普洱市、楚雄州的新平、元江、峨山等7个县签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定期开展学习走访活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交流创建工作经验,分享创建成果,探索出了促进接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子。
实施“和谐共建”工程,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
       把创建工作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深度融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宣传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办理少数民族群众来信来访,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民族团结稳定形势研判等制度。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群众思想。建立县乡镇村(社区)群众诉求中心,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持了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8年全省第80位提升到第32位。
       二、取得成效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通过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县各族群众精神追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大局意识外化为全县各族群众自觉行动,有效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石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石屏各族群众与湖北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捐资捐物共计400余万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二)交往交流交融旋律更加和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改善,建成民族团结特色村、示范村66个,各民族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厂区共车间、同校园共班级已成为常态。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创建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1个、示范家庭230户。
       (三)中国梦的石屏篇章更加绚丽。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成功创建云南省第一批“美丽县城”,坝心镇跻身全国100个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符家营、大平地等一批团结进步美丽乡村冉冉升起;异龙湖成功摘除劣V类水质帽子,“山、水、林、田、湖、草”成为清新的靓丽风景,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四)民生福祉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2018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成为云南省首批、红河州首家脱贫出列县,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清零。脱贫攻坚与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夯实。2020年,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五)民族宗教事务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牢牢掌握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取得显著成效,宗教中国化方向日益凸显,各族群众民族宗教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持续构建。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创建工作能不能开展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
        (二)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开展创建工作的重要前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创建工作中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要见物更要见人,更加注重精神力量和思想教育。
       (三)坚持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开展创建工作的有效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正确处理好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四)坚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是开展创建工作的有效措施。只有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五)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开展创建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制度,维护团结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返回
顶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新闻"客户端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公众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展入口